正是鹿城橙黄橘绿时
市民游客打卡昆山森林公园的浪漫粉黛。(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供图)
手捧一杯热气腾腾的“昆恋咖啡”,登上观鸟平台远眺稻田与昆链国际垂钓基地,各色鸟儿时而栖息斑斓树梢、时而翩跹飞舞,用灵动的身姿绘出一幅美好的生态画卷。
今年以来,昆山市锚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全域生态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日前再传喜讯,昆山创新探索的“可食地景”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成功入围首批中国潜力OECMs案例,向全球展现苏州推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新实践。
深秋的庙泾河生态廊道风景宜人,两岸层林尽染,庙泾河水碧绿,构成一幅美丽的油彩画卷。
庙泾河—太仓塘生态廊道是“七横四纵”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阳澄湖畔,东至昆太交界,总长约33公里。其中,庙泾河中央水廊项目是该廊道的西段,总长约6.5公里,它延续了傀儡湖、阳澄湖、大渔湖、小桃园湿地、茭芦湿地等丰富生态系统,衔接了森林公园、亭林园、滨江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成为贯通昆山东西部景观的重要纽带。
“这里就是我们的‘后花园’,每天早晚来遛遛弯,真是幸福!”漫步在庙泾河生态廊道(森林公园—亭林园段)的居民顾露说。生态廊道融入慢行系统、海绵城市、休闲配套等功能,打造充满诗意、功能多样、健康生态的绿色科创走廊,进一步完善城西慢行框架,城市的“绿色资产”已成为市民的“生态福利”。
据介绍,该项目通过林地恢复、河岸改造、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等举措,蕞大程度保护庙泾河既有生态风貌,同时整合区域性慢行与交通路网系统,构建了一个不受机动车干扰的安全、优美、宜人的慢行公共空间,为百姓带来舒适的慢行体验。
“一年好景君须记,蕞是橙黄橘绿时。”眼下,地处昆山南部张浦镇的金华村,一派丰收好景。“得益于张浦镇对农村低效建设用地的腾挪置换,通过对村里的老旧厂房进行整治,我们腾出大量土地。将腾出的空间指标用于产业园区的新载体建设,既保障了产业转型升级,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金华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金华村在头部期15亩土地上建成田园客厅,落地了餐饮、咖啡馆、民宿、工作室等多种新业态,吸纳社会资本上千万元。
同样景色斑斓的还有位于昆山阳澄湖和傀儡湖两大城市水源地之间的苏州昆山阳澄湖悦丰岛有机农场。这里采用景观园林设计手法,将农业生产与景观绿化结合,营造自然野趣效果,让农场富有美感和生态价值。每到周末,大批游客在农场里采摘柿子、番茄、红薯等蔬果,孩子研学、大人休憩,好不快活。与常规的公园相比,悦丰岛每年可种植70多种四季有机蔬果,收获食物30万斤。经过10多年的探索,悦丰岛与所在的绰墩山村进行有机水稻种植合作,通过转换种植方式和生态管理方法,不仅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且促进食品健康保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周边农民共享生态农业带来的市场收益。
近日,昆山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再添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法宝,昆山生物多样性智慧观测系统在这里正式启用,标志着昆山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迈上新台阶。
湿地野生鸟类多样性的观测数据是国际公认的评估湿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系统依托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多个生态热点,布设多台高清智能视频探头和红外相机及先进的声纹采集终端。用镜头捕捉生态之美,用科技聆听自然密语。这些智能设备能够24小时实时捕捉鸟类及哺乳动物的动态,基于AI深度学习算法以及海量野外监测数据,识别出各类动物的独特特征,动态监测物种组成、种群变化、时空分布,大大提升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北部,属于以永久性水稻田为主体的自然湿地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公园生物多样性修复成绩显著,是众多鸟类的天堂。观测系统启用一个月以来,已有124个物种进入到智能监测设备视线范围,包括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小鸦鹃、红角鸮、红交嘴雀等15种,以及江苏省重点保护物种白胸苦恶鸟、黑领椋鸟、夜鹭等48种。其中,棕头鸦雀蕞为活跃,累计出现1188次。高清摄像机与声纹识别系统24小时不间断记录下这些物种的活动,让观测不再受限于低效率、碎片化的人工观测,向着常态化、智能化、无干扰的方向转型,进入“无人化”智能监测新时代。
立冬过后,“昆山之链”首链缘甸段迎来一批特殊的“访客”——候鸟。它们如同“飞羽精灵”翩然而至,为“昆山之链”增添一份勃勃生机,展现初冬生态之美。随着“昆山之链”首链工程的不断推进,沿线村庄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据统计,冬季在“昆山之链”首链缘甸段活跃的鸟类品种有白鹭、斑嘴鸭、苍鹭、黑水鸭、赤膀鸭、骨顶鸡(国家二级)、绿翅鸭等。这些“新老朋友”的到来,不仅为乡野带来生机与活力,也成为度假区绿色发展的生动名片。
据悉,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将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生物多样性观测系统,逐步实现生物多样性长期固定观测与科普教育良性互动,用科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驾护航,更好地服务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昆山不断深化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规律性认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步伐坚实,中国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本鲜明。
从高空俯瞰,昆山陆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屋顶上覆盖着一块块光伏发电板,14000平方米,足足30多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就这一个屋顶一年就能发电约180万度,相当于1600多户居民正常的年消耗电量总和。”该公司总经理邵俊超说。
步入公司大厅,一块园区绿能监控大屏映入眼帘,企业用水、用气、用电、光伏发电量、光伏周效率一目了然。“我们重点进行了节能改造,如通过铝棒加热炉的余热回用改造,减少9%加热能耗;通过对时效设施进行隔热及加温工艺改造,在原基础上减少10%能耗。用能设备加上了‘水电气表’,每5秒就会上传一次数据,整个厂区用能情况实时监测。”邵俊超表示,陆新科技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聚焦“双碳”目标,全面推动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革,锚定高端信息产品的新材料研发与制造,持续加大在新材料、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绿色环保领域的研发投入。在此基础上,陆新科技生产园也将积极响应“天枢一号”能碳平台应用,围绕ESG发展理念,加强企业绿色零碳制造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完善上下游企业的绿色零碳建设,真正让绿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今年6月,周市镇重点项目——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项目规划方案获批;9月,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召开推介会,这个集科学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创新平台,吸引众多绿色低碳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关注。
近年来,昆山倾力建设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加快培育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该园区规划空间20.5平方公里,立足打造中国低碳发展国际合作先行区、长三角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高地、(近)零碳园区高质量建设示范区,瞄准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服务三个方向,构建“1+X”空间布局、“3+N”产业体系。当前,为做优绿色示范引领,周市镇正围绕创新中心、服务中心、人才社区等功能,加快先导区碳12坊建设;稳步推进光伏等清洁能源在企业、机关、学校应用,建设能源海绵周市,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城镇。为做大绿色品牌效应,将联合专业机构、高校院所建设长三角绿色低碳国际会客厅、“碳道之家”,营造“政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生态圈;推进国电投“天枢一号”能碳平台在昆投用,助力打造县域综合智慧能源应用示范。为做强绿色低碳产业,将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服务产业,精准招引一批优质项目,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加快形成500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绿色转型是企业抢占新赛道,激发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由之路。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局长陈薇接受采访时表示,昆山生态环境局将以全面推进美丽昆山建设为牵引,坚定不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更加扎实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为昆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擦亮生态底色、厚植生态优势。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昆山厂房出租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